王志刚: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给出的定义,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营造了深厚的政策环境,推动了该产业加快向前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一)发展的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21世纪,由于物流环境的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我国将物流产业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逐步被社会各界所认识。截止2009年9月,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4500多个,承担了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有一定规模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仍较为落后,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断链现象较为严重。
(二)发展的特点
1、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快速增长、扩张势头强劲
目前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占30%,禽蛋和水产品占40%。每年,约有4亿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其中,果蔬、肉类及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15%、30%和40%,冷链物流的规模增长迅速。另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都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日趋完善
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前景良好,不少批发市场、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开始投资建设冷链基础设施。
同时,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政府积极筹备战略储备库的建设,这都大力推进了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为1038.43474万立方米。其中,常温容量287.9226万立方米,低温容量708.4094万立方米,超低温容量42.72244万立方米。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除此之外,由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些零售企业和大型农业企业积极投资建设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生鲜食品配送中心。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着手建立技术难度较高的生鲜食品、果蔬等配送中心,初步构建了绿色食品供应链及物流体系,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3、全国范围的低成本运输网络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重点加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贯穿全国的“绿色通道”框架,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以及低成本的运输网络,加快了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4、制冷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制冷技术日趋多样化
目前,我国制冷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实现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以节电、节水为主要特点的蒸发式冷凝器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同时,随着我国食品结构和包装形式的变革,尤其是小包装冷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冻结技术有了快速的进步,其主要采用快速、连续式冻结装置,加快了冻结速度,并提高了冻品的质量。另外,供液方式和制冷系统逐步趋于多样化发展。
5、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不同。因此,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目前,我国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超对接政策支持,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6、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创立,发展势头强劲
为了适应我国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产业链迅速兴起,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不断涌现。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7、政府投入加大,促进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
我国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支持力度,《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更是将建设物流园区工程列入九大“重点工程”。截止2009年年底,国内已经规划建设的主要农产品园区有十家,其中主要有配套八大功能区、拥有2万吨的大型冷库的深圳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配套六大功能区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以及以果蔬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为主的福建永安农产品物流园。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潜在威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未来的发展蕴含巨大机遇,但我们不可忽视其发展中一些潜在的威胁,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第一,国外风险资本的涌入会提高该行业进入壁垒,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近年来,金融市场不景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农产品市场受到众多风险投资基金的追捧,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更是吸引了全球资本家的眼球。作为美国最大私募基金之一的黑石基金已经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控制了我国100多个批发市场。一方面,外资的引入的确对该行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一旦出现大规模并购,就会挤占国内市场,威胁到国内300万家物流企业的生存,可以说控制了渠道就控制了定价权,情况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存在诚信风险,全程温度控制未能确保实现。目前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而是自行经营,如双汇自去年出现重大事故后就积极打造自己的冷链系统。即使选择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建立好自己良好的信誉,才会促使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短期成本上涨会转嫁给消费者。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繁荣”的背后问题不少。自建冷藏仓库、购买冷藏车等成本支出,短期内将给物流配送企业带来一定资金压力,而这部分投入将会通过产品价格提高转嫁给消费者。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一)发展战略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两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冷链的基础设施和规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来看,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六化”(即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高效化)方面仍然非常滞后。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实现冷链的“六化”,政府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重点部署:
1、加强部门协调,完善法规与监督。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建立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
2、整合现有资源,培植骨干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在此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资源整合。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培植骨干企业,建设一些能起主导作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产地加工企业,发展扶持一批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做到“门与门对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鼓励创新和培养人才。为了推动冷链物流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幅提高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为了克服单个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牵头企业、高校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加强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政府需要引导高等院校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推动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与柔性机制。
4、推广冷链物流理念,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如前所述,发展冷链物流意义重大。为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打造生鲜农产品保鲜保质销售的氛围,需要大力宣传全程冷链的重要性,推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企业中的运用。
(二)发展对策
为了把握市场先机,推动农产品冷链的均衡、合理、连贯发展,相关冷链企业和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供应链,实现科学建设和运营。冷链作物一个供应链系统,在经营冷链时,企业要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而不能仅仅关注某个环节的得失。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冷库,初步缓解了冷藏能力不足。不过,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由于缺乏规划而导致冷库利用率不足的情况。此外,预冷和冷却能力、冷藏运输能力仍然非常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
2、在预冷和冷却环节抓住被忽略的巨大市场机会。在传统重冷藏、轻预冷的观念影响下,预冷和冷却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预冷和冷却作为保鲜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今天,预冷和冷却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开始凸显。
3、让冷库冷藏环节成为撬动整个冷链的新支点。调查发现,无论是产地冷库,还是销地冷库,目前都是主要通过争夺有限的冷链客户,以零和的方式进行竞争。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冷链物流的巨大市场空间,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在打造冷链时,不仅要关注冷库的规模、容量,还需要注重以冷库为支点,向链条两端延伸,以提高冷库的空间利用率、冷链的流通能力。做好科学统筹和规划,做到冷链各环节的均衡发展。
4、加强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冷链企业作为冷链物流的节点,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因此,为了适应发展需要,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要打造双向的、更为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这可以从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如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EFT技术等,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电话集成、GIS和无线互联技术等来实现,打造一套适合冷链物流且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通过建设行业信息中心、信息发布平台,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成农产品的单向流和信息的双向流。
5、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冷链资源。从国外经验来看,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作为沟通冷链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由于冷链发展起步较晚,冷链企业在运营规模、技术储备、资金动员以及与政府对话的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此时,行业协会作为冷链企业的交流机构和发声平台,就可以在改善经营状况、推动冷链发展、完善物流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此外,冷链行业协会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协调关系,规避业内恶性竞争,有助于建立松散的企业联盟,从而规范冷链物流市场。